为引导拔尖学生树立“强国一代”的使命意识,应兰州大学萃英学院邀请,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崇本学院副院长曹娟,学生代表柴詹昊、能昌瑞一行,与来自兰州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基础学科拔尖基地的师生共赴青海原子城、青海省博物馆等地参加“弘扬科学家精神、践行强国使命”联学实践活动。
师生一行抵达青海海晏县西海镇原子城。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基地,这片平均海拔3200米的草原,曾见证了新中国最惊心动魄的“铸盾”历程。在原子城纪念馆,师生们系统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核垄断威胁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研制核武器的全过程,深刻感悟那段峥嵘岁月。展柜中,苏联专家撤走时留下的空白图纸、科研人员用算盘计算的核数据手稿、郭永怀院士失事时用生命护住的实验报告……一件件带着历史温度的实物,无声诉说着“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攻坚故事,生动诠释了“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师生们共同参观了青海省博物馆。作为承载青藏高原文明基因的重要载体,各类文物系统串联起青藏高原“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脉络,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深厚底蕴。在丝绸之路展区,中原瓷器与西域香料的共存实物,直观呈现了古代陆上贸易通道“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开放图景。
两天的行程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从草原深处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的核工业史诗,到博物馆里彩陶纹路中流淌的千年文明血脉,师生们既触摸到了民族危难时的坚韧脊梁,也读懂了文明延续中的精神密码。带着这份感悟启程,青年学子必将以更坚定的脚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 “精神史诗”,让先辈的赤子之心与文明的星火之光,在接力奋斗中永远闪亮。